暴雪与COD16的"缺席"现象
2020年11月,当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时,整个游戏行业为之震动,在这笔创纪录的交易背后,一个有趣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在暴雪战网(Blizzard Battle.net)平台上,玩家们找不到《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的身影,这一看似简单的平台选择问题,实际上折射出当代游戏产业复杂的版权归属、平台竞争和商业策略。
《使命召唤》系列作为动视的王牌IP,自2003年首作问世以来,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FPS游戏之一,即使在动视与暴雪合并为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后,两个品牌的产品线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性,暴雪战网主要承载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开发的游戏,如《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守望先锋》等,而动视的游戏则主要通过其他渠道分发。

这种"暴雪里没有COD16"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游戏产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数字分发平台的崛起和行业整合加剧,游戏公司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商业逻辑、玩家影响和未来趋势四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产业真相。
历史沿革:动视与暴雪的分与合
要理解"暴雪里没有COD16"的现象,我们必须回溯动视与暴雪这两家游戏巨头的发展轨迹,暴雪娱乐成立于1991年,以《魔兽争霸》《星际争霸》和《暗黑破坏神》等精品游戏闻名业界,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而动视(Activision)历史更为悠久,成立于1979年,是世界上第一家独立的游戏软件开发商,旗下拥有《使命召唤》《吉他英雄》等知名IP。
2007年12月,动视公司与维旺迪游戏(Vivendi Games)合并,成立了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维旺迪游戏当时持有暴雪娱乐的母公司,因此这次合并将两大游戏巨头纳入了同一集团旗下,合并后的架构安排保留了双方相当程度的运营独立性——暴雪娱乐继续专注于其核心IP的开发,而动视则负责《使命召唤》等系列。
这种"一个集团,两个品牌"的架构决定了暴雪战网不会自然成为动视游戏的发布平台,战网最初于1996年随《暗黑破坏神》推出,是暴雪游戏的专属平台,即便在合并后,战网也主要服务于暴雪自家的游戏生态系统,形成了与动视游戏分发渠道的平行关系。
2017年,战网更名为"暴雪战网"(Blizzard Battle.net),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暴雪专属平台的定位,同年推出的《命运2》(Destiny 2)是少数登陆战网的非暴雪游戏,但这一尝试并未成为常态,当2019年《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发布时,它依然选择通过Steam、PlayStation Store、Xbox Live等传统渠道分发,而非暴雪战网。
商业逻辑:平台策略与利益最大化
从商业角度看,"暴雪里没有COD16"反映了游戏公司精心计算的平台策略,动视暴雪作为上市公司,首要考虑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决定了其分发渠道的选择必须基于严谨的商业逻辑。
平台分成是核心考量因素,Steam作为PC游戏的主要分发平台,通常收取30%的收入分成,而主机平台如PlayStation Store和Xbox Live也有类似的分成比例,相比之下,自家平台可以避免这部分支出,自建平台的运营成本、用户获取难度和技术挑战也不容忽视,暴雪战网经过多年积累才建立起稳定的用户基础,而动视若要将《使命召唤》系列转移到战网,需要评估迁移成本与潜在收益。
用户习惯和平台定位至关重要。《使命召唤》玩家群体庞大且多样化,他们已习惯于通过Steam或主机商店获取游戏,强行将用户迁移至战网可能造成不便和抵触情绪,战网以暴雪的MMO和竞技游戏为主,与《使命召唤》的快节奏FPS定位存在差异,平台品牌调性不完全吻合。
商业谈判和合作关系也影响平台选择,动视与索尼、微软等平台方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主机版《使命召唤》的营销和独占内容方面,这些合作关系带来的附加价值可能超过自建平台的分成节省。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后,这一局面可能出现变化,微软拥有自己的PC游戏平台(Microsoft Store/Xbox App)和云游戏服务(Xbox Cloud Gaming),未来可能会调整《使命召唤》系列的分发策略,考虑到《使命召唤》的商业体量和用户基础,任何平台变动都将谨慎进行。
玩家影响:便利性与选择权的平衡
"暴雪里没有COD16"的现象对玩家体验产生了多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多渠道分发给予了玩家更多选择权,PC玩家可以在Steam、Microsoft Store等平台间比较价格和服务;主机玩家则可以在各自生态系统中无缝获取游戏,这种竞争环境理论上会促使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分散的平台也带来了一些不便,玩家需要在不同平台间管理好友列表、成就系统和游戏库,增加了使用复杂度,特别是对于同时玩暴雪游戏和动视游戏的玩家,需要在战网和其他平台间切换,体验不够统一。
跨平台游戏(cross-play)的兴起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支持PC、PlayStation和Xbox玩家之间的跨平台对战,无论玩家通过哪个平台购买游戏都能互联互通,这种设计降低了平台选择对游戏体验的影响,使"暴雪里没有COD16"的实际影响变得有限。
从社区构建角度看,专用平台如战网有利于培养紧密的玩家社区,暴雪游戏玩家往往具有较强的品牌认同感,这与战网的专属特性密不可分,而动视选择了更开放的分发策略,使《使命召唤》能够触达最广泛的玩家群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社区凝聚力。
数字版权管理(DRM)也是相关议题,暴雪战网采用自己的DRM系统,而Steam等平台也有相应机制,不同平台的DRM政策可能影响玩家的使用体验,如离线模式、家庭共享等功能的支持程度,玩家在选择购买平台时,往往需要权衡这些因素。
未来趋势:产业整合与平台演变
展望未来,"暴雪里没有COD16"的现象可能会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和微软的整合而发生变化,微软完成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后,Xbox生态系统与动视暴雪资源的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
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平台整合,微软可能推动战网与Xbox PC平台的某种形式融合,为动视暴雪所有游戏提供统一的分发渠道,这种整合可以简化用户体验,强化微软在PC游戏分发领域的地位,同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暴雪战网作为有着25年历史的品牌,其独立价值不容忽视,微软可能会采取渐进式整合策略。
云游戏的发展也将影响平台策略,随着Xbox Cloud Gaming等服务的成熟,平台界限可能进一步模糊,玩家无需下载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或轻量级应用即可游玩《使命召唤》等大作,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存储在云端而非本地,传统分发平台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暴雪里没有COD16"的区隔可能变得无关紧要。
订阅制服务的崛起是另一关键趋势,微软Xbox Game Pass已证明订阅模式对游戏分发的颠覆性影响。《使命召唤》系列很可能加入Game Pass阵容,使"拥有"游戏的传统概念发生变化,在这种模式下,平台更多成为内容聚合器而非销售渠道,暴雪战网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行业竞争格局也在演变,Epic Games Store通过更低的分成和独占策略挑战Steam的主导地位;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在游戏分发领域有所布局,动视暴雪需要在这种多元竞争环境中评估最优平台策略,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生态建设。
变革时代的游戏产业生态
"暴雪里没有COD16"这一现象,表面看是简单的游戏分发平台选择问题,深层却反映了当代游戏产业的复杂生态,在平台势力重组、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变革的多重作用下,游戏公司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正在重新定义。
对玩家而言,理想的状态是在便利性与选择权之间取得平衡,无论《使命召唤》未来通过何种平台分发,保障玩家无缝体验和公平访问应是核心考量,对行业而言,健康竞争与开放合作同样重要,避免平台垄断带来的创新停滞。
随着微软整合动视暴雪资源,我们可能见证游戏分发方式的又一次进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内容质量始终是游戏产业的核心,暴雪的精品战略与动视的规模化运作各有所长,二者的协同发展值得期待。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暴雪里没有COD16"或许只是产业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注脚,但它提醒我们关注游戏生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游戏产业的下一个篇章,将由技术创新、商业智慧和玩家选择共同书写。